【学术】基于企业战略的三维标准化体系研究

【学术】基于企业战略的三维标准化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立足于企业的快速创新与变化已经成为常态,标准化壁垒已经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基于推行成熟体系的企业标准化体系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提出基于支撑企业战略的企业标准化研究观点和思路,提出了以战略支撑维、工作模块维、标准化行为维为内容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构架。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体系,战略,三维

 

我国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研究制定国家标准战略规划[1],并于2006年分别发布《国家“十一五”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其中包含了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3],国务院于2015年3月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4],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从国家战略与政策层面肯定了团体与企业标准在整个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同时通过“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肯定了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之前,我国已经积极承担了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5],而且参与度逐步提高,但是还没有形成标准化战略竞争的完善体制,离国家战略相去甚远, 企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适应能力。

 

从企业标准化的角度看,企业的快速创新与变化已经成为常态,标准已经成为国际间、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支撑企业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标准化的直接目的和要求,而目前更多的企业标准化工作仍然建立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6]三分法的基础上,这种着眼于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观念为导向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已经远远滞后于企业实践。李春田[7、8]针对“所选”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在“功能”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变革的要求,提出了“变一体化分类结构为分布式模块化结构”,由“制标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的思路。虽然还只是个“思路”,应该说已经点到当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病根”。

 

1 基于企业战略的标准化体系研究的基本观点

 

1.1 标准化以支撑企业战略为基本目的和出发点

当代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研究与建设,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服务过程、产品、质量、效率等方面,而是要首先放眼市场、竞争与企业战略,以支撑企业战略为基本目的和出发点。要突出三个面向。

面向战略与竞争。企业标准化首先要面向企业战略的落地,特别要面向企业的市场与竞争战略,要站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高度上研究企业标准体系,而不是关起门来就标准说标准。

面向企业创新与转型。创新与转型是现代企业的主题,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引领与服务企业转型,要转变观念,塑造企业创新文化,不能以标准化的名义对企业创新形成制约。

面向效率与成本。生产服务环节、质量控制环节仍然是标准化工作关注的重要领域,但是在关注通过标准化控制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要关注标准化本身的效率与成本。过去许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时间搞标准化,“为标准化而标准化”。其实标准化也需要成本效益核算。

 

1.2 标准化要引领先进与推广成熟并举

当今的科技创新、市场、企业运营的特点是变化快,过去那种经过企业充分运转肯定,然后通过标准固化、推广的思路,不能适应以快速创新与引领为特点的企业行为,更有甚者,一些过多的没必要的行为标准、工作标准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和变革的制约因素,现代对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都足以证明这一点[9-12]。因此企业标准化工作思路需要变革和调整,在成熟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领域可以仍然沿用过去先成熟后标准化的思路,但是面向引领企业发展、技术进步、服务创新和企业转型的领域, 需要放宽环境,加快节奏,制修订程序要缩短,速度、效率是关键。同时要以“创新——标准——引领”为正确途径,而不能是“标准——约束——制约创新”。

 

1.3 企业标准化最重要的追求是实用性

标准化工作的长期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体系,有利于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对这些“标准的标准”的过度迷信,就形成了标准“八股”,就会制约标准化工作对企业战略支撑的力度与及时性。本文认为,企业标准化要充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关标准体系,但是不追求与纯学术、流行、国标等等的一致性,其第一要务是支撑企业战略落地的实用性,所谓概念、体系、术语、分类等等,在与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不相冲突的前提下,只求自成体系、自洽与实用。

 

2 基于企业战略的三维标准化体系

 

2.1 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基本观点,本文认为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研究要基于企业战略支撑和企业创新,以对企业战略的支撑和对企业创新的支撑引领为基本价值导向(企业标准化目标导向),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战略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工作模块、标准化操作等多角度、多层面研究,从而构建企业标准化体系,与传统的着眼于生产流程、工作流程、产品质量的企业标准化体系相比,经过这样的研究所建立的企业标准化体系一定是一个创新的体系。

就目前本文作者所承担标准化体系研究的某大型国企而言,目前已经有一套规模庞大的标准化体系,由于其着眼点与企业战略相去甚远,若干次修订都没有得到本质性的突破,因而使标准化工作陷入被动[13、14]。但是原来的工作已经给本次重新研究与建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内容与经验参考。这也正好说明,许多情况下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并不是从零开始的,从方法论上应当正视和珍视企业积累下来的成果与经验。其次,虽然本文对企业标准化体系研究的基本观点强调的追求实用性,但是标准化理论方法的运用以及对现有国际标准、国标、行标的研究、采纳与借鉴仍然十分重要。另外,研究与借鉴相关国际组织(如万国邮联)标准、国内外相关企业标准,特别是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与工作内容。

 

2.2 三维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构建以支撑企业战略为基本着眼点,强调影响企业战略的重点标准领域和项目,同时兼顾标准化工作的操作性。因此将企业标准化体系分为3个研究维度,即战略支撑维、工作模块维、标准化行为维(如图1所示)。这三个维度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影响不大。传统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注重第二个维度,优点是操作性强,缺点是眼光、格局受限制,因此体系中的具体内容也受到相应的限制,在实际操作层面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的区分不明显,缺乏层次性。

 

                                             

图1  基于企业战略的三维企业标准化体系图

 

2.3 战略支撑维

理论上说,企业的所有标准都或多或少应该与落实企业战略有关,完全与战略相左的标准不应该存在,可能存在一些基于规范但制约创新的标准,即对一部分战略目标看起来是好的,而对另一些战略目标看起来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在企业标准化体系中引入战略维,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企业标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密切程度是分层次的,总有一些标准离战略(或重要、关键性战略)比较近,另一些标准离企业战略较远。依据标准与企业战略的支撑关系,企业标准可分为战略壁垒型标准、企业引领型标准、战略推动型、非战略型标准。

战略壁垒型标准。这类标准多属于技术标准,通过制定与推动技术标准,制造有利于本企业或本国企业的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内,通过制定具有竞争壁垒意义的企业标准,或供应链集团标准,形成竞争优势,也是必然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适时推动行标、国标、国际标准制定,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企业引领型标准。这种标准改变传统的标准体系建设思路,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推动成熟体系的标准化,而是通过技术、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创新成果迅速通过标准化贯彻实施,追求创新、快速、高效地引领企业的工作。

战略推动型。直接响应企业重要战略意图,推动企业战略落地的标准。

非战略型标准。相对企业战略来讲重要性相对较低的标准。

 

2.4 工作模块维

这是一种传统的标准化体系视角,操作性较强,但是由于上述战略支撑维的引入,使得这一视角下的标准化体系的具体内容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在传统基础上对标准分类作出适当调整,这一维度的标准可分为前提性标准、产品与服务标准、平台性标准、一般性生产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前提性标准。这类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的基本前提,包括基础标准和采纳外来标准。其中基础标准包括企业标准体系中所用术语、代码、格式等,属于“标准的标准”。采纳外来标准属于企业采纳的强制性标准或在市场竞争意义上等同于强制性标准的参考性标准,一般有行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产品与服务标准。突出这类标准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然要求,但是老的国企仍然有内部规范与市场产品及服务承诺区分不清的情况,或者以前者代替后者。因此企业标准体系中要特别强调区分两个方面,突出产品和服务承诺。

平台性标准。这类标准也称为广义技术和生产标准,主要适用于全程全网性或规模巨大、各部分协同性强的企业,以及联系密切、生产与技术标准相互关联性强的企业联合体(如供应链企业联盟)。其特点是一个环节或部分的工作或技术执行情况会影响到其他环节或部分,因此相应的标准事实上等同于约束全网的标准平台,因此称为平台性标准。

一般性生产与技术标准。这一类标准或许是强制性的,或许是倡导性的,但是标准执行情况只影响局部,对全局不产生影响或不产生重要影响。

管理标准。本文对这类标准没有更多解释,只是强调企业的管理标准应当主要面向操作效率,对管理的过多约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时会增加不必要的流程并且制约企业创新。这类标准也应当区分约束性和倡导性。

 

2.5 标准化行为维

基于标准本身主要着眼于战略引领还是对成熟体系的推行作用的区分,企业对待具体标准的行为也应当不同。在此基础上,企业标准分为重要且紧迫、紧迫或短周期、对象相对稳定三类。前两类的类的特点是超前的或即时的,引领的或时效性强的,其区别仅在于战略重要性程度。最后一类的特点是相对成熟的、稳定的(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标准化体系构架图

 

3 结 语

 

基于企业战略的三维标准化体系建立,拓展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视野,提升了其在企业的作用,丰富了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明确了每一项标准在企业标准化体系中的定位,帮助分清了每一项标准的性质,从而指导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如何区别对待每一类和每一项标准,应该能够给企业标准化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该体系是基于企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的,并且初步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标准化体系研究的理论框架,但其科学性与实用效果尚待检验,期待同行的批评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