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学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摘要

 

综合交通是交通运输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专项标准的研究很多,综合标准研究很少。为更好地从技术层面上推动综合交通的发展,该项目在国内首次研究综合交通运输相关标准,以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为重要抓手,以期达到规范和引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对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需求和目前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存在问题后,提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框架,并细化体系框架内各领域方向的内容。并对标准体系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未来综合交通的标准制修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框架

 

 

1 国内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状分析

 

1.1国内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分析

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概念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的,在引入初期带有较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综合交通运输的实质性发展较为缓慢。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发展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发展方针。

 

当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特征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总体规模显著扩大;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百姓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运输装备数量逐年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管理体制不断理顺,综合管理逐步现实。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存在主要问题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发展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相互衔接、有机配合还不够;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标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1.2国外综合交通运输现状与标准化经验借鉴

尽管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已经提出综合交通运输的理念,但是真正从政府层面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其发展却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是美国乔治.布什政府于1991年颁布的《陆上多式联运效率法案》(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 of 1991,俗称“冰茶法案”)[1]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在综合运输发展早期均主张综合运输体系是一种各环节有效衔接的客货运输系统,强调运输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侧重于从运输本身的角度来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后期则进一步融入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3]。为了全面分析国外综合运输标准化工作,通过对查询到的国外资料的分析总结,本文从基础设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货运枢纽、复合通道和交叉设施)、技术装备(多式联运技术装备、信息化)、运输服务(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和组织保障(安全应急、政府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4-6]

 

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综合运输标准化方面的发展经验,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需要根据国情采取引进和自研相结合的路子。对于国际上比较成熟、系统化的多式联运设施设备和运输服务方面的标准尽量引用,修改消化吸收;对于国外标准相对空白的领域,则需要逐步研制。

 

 

2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需求分析

 

2.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组合效应,实现连续、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运输服务,大幅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和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为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运输装备和支持保障等[7-9]四个方面,分为综合客货枢纽、复合通道交叉设施、联运服务、运输装备等14种具体类型,逐步建成先进适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各层次组成内容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成结构图表示,详如图1所示。

 

 

图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成结构图

 

2.2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

为使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成为构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有效技术支持,达到标准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便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从综合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构建国家、行业和地方层面的标准体系,针对特殊地区还可以研究制定区域标准体系,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10-11]

 

基于目前行业管理体制的限制,考虑出台标准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次标准体系研究的主体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即在行业层面以上的标准,规范和指导整个交通行业的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重点在关系到综合运输系统科学发展的综合客运枢纽、旅客联程联运、综合货运枢纽、货物多式联运、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安全应急、信息化、评价监督等关键环节系统梳理、分析对标准化的需求[12]

 

2.3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分析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需求分析研究从综合客运枢纽相关标准需求、旅客联程联运相关标准需求、综合货运枢纽相关标准需求、货物多式联运服务标准需求、公铁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标准需求、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标准需求、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的需求、综合交通运输支持保障标准的需求、多式联运装备与产品标准的需求[13-15]等9大方面开展标准化需求分析,发现已经存在多年的交通设施如:综合客运枢纽、公铁复合及交叉设施等,一直是综合利用各自行业的标准规范,缺少针对性的标准;近些年的新业态如: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等服务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急需制定相关标准;在综合交通运输的安全应急、信息化方面需要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链接;在综合交通运输支持保障方面的评价、统计和监督考核类的标准更是保证综合运输体系良好运行的有力支持。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一套运行成熟的标准和规范,要实现跨方式的运营服务,必须要协调和统一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化问题,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序稳步发展。

 

 

3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3.1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相关工作机构和制修订标准现状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缺失严重;

(2)缺乏专门的标准化组织进行技术归口管理;

(3)标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与国际接轨不够;

(4)有些标准与我国相关法规存在矛盾;

(5)标准制定及管理存在交叉。

 

3.2体系框架标准内容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100、运输服务标准200、工程设施标准300、安全应急标准400、信息化标准500、统计评价标准600、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和相关标准900构成。详见图2。

 

基础标准100主要包含术语和符号、分类与编码两类标准。术语和符号标准主要用于定义和规范综合交通运输相关一系列术语和符号;分类与编码标准主要用于规范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的类别和编码规则。

 

运输服务标准200主要包括:客运服务标准(综合客运枢纽、旅客联程联运)、货运服务标准(综合货运枢纽、货物多式联运)以及邮政业服务标准。

 

工程设施标准300主要包括: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货运枢纽和复合通道及交叉设施的技术标准。

 

安全应急标准400主要包括:旅客联程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客运、货运安全应急相关标准。

 

信息化标准500主要包括:客运服务(客运枢纽、旅客联程联运)、货运服务(货运枢纽、货物多式联运服务)以及邮政业服务相关信息化标准。

 

统计评价标准600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运输统计、评价、监督考核相关技术标准。

 

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主要包括:载运工具标准、装载单元标准、换装换乘设备标准和邮政业产品装备标准。

 

相关标准900主要是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的与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的标准。

 

标准体系框架中的类别及说明详见表1。


 

 

 

图2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4 结论

 

(1)通过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标准的现状分析,得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趋势是客运高速化、联程联运化、货运高效化、多式联运化、发展区域国际化、制度建设常态化。

 

(2)经对国内外资料的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欧盟(CEN)在多式联运设施设备和运输服务等方面已经制定出一些相对成熟、水平较高的标准规范,可以为我所用;在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客货运输服务等方面,由于国内外情况差异较大,在借鉴国外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情的需要以自行研制为主[16-18]

 

(3)通过对标准化需求分析,在综合客货运枢纽、公铁复合及交叉等设施的建设、运营等方面,缺少针对性的综合标准;近些年的新业态如: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等服务标准急需制定相关标准;在综合交通运输的安全应急、信息化方面需要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链接;在综合交通运输支持保障方面的评价、统计和监督考核类的标准也是保证综合运输体系良好运行的有力支持。

 

基金项目

本文受交通运输部标准计量质量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439221030)资助。

 

作者简介

杨天军: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综合运输体系

 

参考文献

 

[1] MAYAD,KELLYC,SHEPHERDS.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 in urban transport strategies [J].Transport Policy,2006,13(4):319-327.

[2] POTTERS, SKINNERMJ.On transport integration: a contribu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J]. Futures, 2000,32(3-4):275-287.

[3]SHAHY,MANAUGHK,BADAMIMG,El-GENEIDY A.Diagnosing Transportation: Developing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Assess Urban Transpor tation System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3, 2357(2357):1-12.

[4]ARTHURC.Nelson FAICP.Smart Growth Policies: An Evaluation of Programs and Outcome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09, 76(1):126-126.

[5]Preston,J.Integration for seamless transport[c],the 2012 Summit of the Internationa l Transport Forum, Leipzig, Germany,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 ,2012.

[6]Akshay Mani,On the move: The future of multimoda l integration [EB/OL]. [2014-05-06]. http://thecityfix.com/blog/ on-the-move-future-multimodal-integration-akshay-mani/.

[7]张成海,李素彩.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4(02), 12-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 GB/T 16890.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GB/T 2248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0]荣朝和.关于我国尽快实行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思考[J]. 中国软科学, 2005, 31(2):10-16.

[11]李士珍.联合运输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12]刘梦涵,汪忠,高建华.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经验与启示[J].交通世界,2010,23(4):56-61.

[13]宿凤鸣.综合交通枢纽的典范——希斯罗机场[J].中国民用航空, 2013,42(4):17-19.

[14]方韧.日本名古屋市“荣”综合交通枢纽站的简介和启示[J].交通与运输,2003,32(4):29-32.

[15]李红昌,匡旭娟. 综合客运枢纽框架性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3,25(6):6-14.

[16]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R].北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016.

[17]TRL.Transport at a crossroads[R], Copenhagen,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2009.

[18]K Nytorv Indicators,Tracking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R], Copenhagen,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2001.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中国标准化》2017年第8期